Recherche parmi différents professeurs en Anglais…
CC。
你怎么看待父母亲戚的“催婚”行为?

在中国,到了法定适婚年龄,父母们总是把“什么时候结婚”挂在嘴边,好像不结婚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但是我觉得,结不结婚是不能以“年龄”来说的。

如果你也被催婚,你是怎么理智应对的呢?

问男士,选择“妻子”是否会相对考虑“年龄”这个因素?

11 févr. 2016 10:56
Commentaires · 22
5

中国式家庭不都是这样,先催孩子结婚,再催他们生孩子,有了二胎政策之后,会接着催你生第二个孩子,我觉得等我们这批人都做了父母后,应该会好很多。 

不过,在现在大环境是这样,父母催婚是因为大龄剩女实在太多,他们担心而已,加之“成家立业”一直像紧箍咒一样套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我觉得即便你再洒脱,等你慢慢收到各类朋友的红色炸弹,逢年过节七大姑八大婶的各种追问,然后他们以各种关心为由的喋喋不休,你也会有紧迫感的。

年龄这个问题么,我觉得整个社会的婚姻观,价值观都已经严重扭曲。 女的一到27+, 别人就会感觉你是老大难,嫁不出了。而男人即使三四十,只要事业有成,感觉找个年轻的妹子完全没有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加上男人的天性,自然会倾向于更加年轻的姑娘。 我觉得这方面,西方人会好很多。 

12 février 2016
3

@Yani SHI:“我觉得等我们这批人都做了父母后,应该会好很多。”

你知道吗,我真的好喜欢这句话。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很多事情似乎没法改变父母,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做得更好。如果爸妈喜欢乱扔垃圾,我们劝不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做到自己不去扔。那天我们在寝室讨论一些琐事,扯到父母、人生、未来等等之类的这些东西。其实同学中的很多人并不快乐,父母经常争吵,那天一位室友她说:“我们长大了,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过得更好。我们千万不要再向我们的父母那样,总是争吵……”

12 février 2016
2

CC

我看你真的是想听一些比较实际的"生存指南"式的意见,而不是一些哲学论理类的伟论的。就让我们试试做回答這道人生的试题吧。

1。 父母说什么无关宏旨,不要让自己有压力。应该视父母為生活中的资源(resources), 有需要可找他们帮忙,平时保持良好关系,但不用太亲密,他们并不拥有你,但你一天靠他们,一天都得做好"客户管理"(他们是客户), 遇到客户不合理的要求,要运用机智把事情拖延和化解。

2。 父母用的伎俩,不外乎经济恐怖主义("我不帮你付首付,我不把遗产留给你"), 或者是情感恐吓勒索("你不听我的话我就去死,我就不要你, 我把你带大很辛苦的…"),这些都可能是很恶毒的恐怖手段来的。作为子女,要记住保持心态抽离,不要就范,但也不用决裂,拖拖拉拉糊里糊涂时间就过了。这些客户管理技巧,你懂的。

3。  要是你父母是开明现代只讲付出只想成全你的志愿让你有美好人生完全依你的意见,不会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的,那我要恭喜你,但看来你父母不是那样,他们好像是有要求要回报的,而你只是一个养老保险计划而已。

4。 结婚市场同样讲实力和条件,跟职场没分别,你看看自己的条件,然后定个战略,就完了。原则都是等值回报,风险管理等等。余下的都是命运安排。年龄当然是条件或者实力的一环。但千万别觉得非结婚不可,生活上的各种需要,从性到愛到烧饭看病,都有很多不同方法解决的。

5。 嫁了人不也就是又多一个客户要管理。不要有幻想,记住"等值回报,风险管理"。

Good luck!



17 février 2016
2

@ wang haoyu

 我觉得现在中国父母的思维方式,就是喜欢把自己想要的人生,强加到自己孩子身上去。 适婚年龄的孩子都已经是大人了,大学毕业又工作了,难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如果孩子是活一天是一天的人,我不觉得家长的三言两语就能改变孩子。

我是提倡婚前试婚的,你不试着生活在一起怎么知道适不适合,难道就凭着每天打几个电话,见几小时的面,吃几顿饭就能知道这个人适不适合吗? 很多问题都是出现在生活在一起之后的。。。 最重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吧。


15 février 2016
2

你的事情這裡要自己做主,因為你始終做不了主,所以就只能聽父母的,父母不一定錯,當然也不一定對,社會也是。而且丈夫或妻子是陪你一輩子的人,幹嘛要將就自己,努力改變自己或者改變別人。另外,有孩子的人難道就活明白了嗎?什麼是家,什麼是國,什麼是幸福,這個有答案嗎?是糊里糊塗地過、隨波逐流,還是明明白白地活?假如你有了兒女,你的想法肯定會影響到兒女的生活,到底如何活,答案還需要自己慢慢尋找。

教育提供了太多的標準答案,抹殺了其他的可能性。

14 février 2016
Afficher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