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进入边界,攻夺城池,杀死守吏。
宣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问谁能领兵去抵御。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周旋过几十年,他自告奋勇担当此任,宣帝问他要带多少兵去。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是很难在老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亲自到那里去看看,定下攻守方略,画好地图,再行上奏。”宣帝同意他的做法。
赵充国带领人马,渡过汹涌澎湃的黄河,碰上了羌人的小股部队,一阵厮杀,俘虏了不少羌人。
军士们正准备追击,赵充国拦住道:“我军长途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伏兵的袭击,整个歼敌任务很难完成。这小利不能贪呀!”军士们听了,都很佩服老将军的见识。
赵充国侦查了地势和敌情,又从俘虏口中得知羌人各部首领之间的关系情况,然后定出了勒兵屯守、对羌人分化与各个击破的策略,奏知宣帝。
这样很快就平定了羌人的骚扰。赵充国不信道听途说、亲临实地调查的作风,被后世人视为行动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