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位置,并不是用动词还是名词这样的方法来决定的,”了“不管别人如何划分它的词性,我认为它是”动词“,或”助动词“,因此,它不能加在”名词“后面。汉语的名词可无需任何变形就用成动词,所以,说一个没有用在具体语境中的词就是动词或名字,绝大多数时候没有意义。
举个极端的例子:
你吃饭了吗?
”吃饭“是动词,”饭“是名词,当然不能理解成”了“加在了名词”饭“的后面,因为”吃饭“是一个整体,并不能划分开。所以,”了“在这里是加在了”动词“后面”。这不是现在来说回答,如果有一个幽默的人,他不想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吃了”,或“吃饭了”,而是幽默的回答“饭了,饭了”。当然,这样的回答肯定是很少有人说的。但是,它绝对的正确的汉语。因为“了”加在了“饭”的后面,这里的“饭”就是动词而不再是名词了,它就是“吃饭”的意思。所有的中学生都应该知道这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的”饭“就是”吃饭“的意思,是动词。
表面上看,似乎我们可以下结论,“了”是加在动词后面的,其实,这样的结论是有害的。“了”也不是“用加在句子里的最后边”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表达的。
认为“了”加在动词后面,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
认为“了”加在“句子的最后面”或什么位置,是只见形式不见本质的思维方式。
“了”真正加的位置是“一件事完整的事情”之后。
比如,”我写了信“,“我写信了”,“我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我父母知道这件事了”。
“了”在“写”、“知道”的后面,所以,那件事“完整的事”就是“写”和“知道”,因此强调的是“写(知道)完了,写(知道)这个动作结束了”。而加在“写信”、“知道这件事”之后,“完整的事”就是“写信”、“知道这件事”,那么它们在强调什么就不言自明了。
你也就能区别:”我写了信“和“我写信了”它们有什么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