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ilizce Öğretmeni Bul
YuWang
汉语的繁体和简体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中国人,只是很好奇一个现象: 汉字简化以后很多人(我是这类人其中之一)只会读繁体而不会写繁体,而且有的繁体也会看不懂。所以很想知道:用繁体的人,会读简体吗?会写简体吗? 汉字还真是奇妙啊!只是我觉得简化以后的汉字就缺少繁体字的象形美了,真是遗憾。谢谢大家的回答!不同的想法在一起,真的很奇妙!^ ^谢谢可爱的 @brook,@leo1972,@-刘-,@yingguoning,@dodo,我不知道怎么一一回复给大家,真是抱歉,不过还是很谢谢你们! 那大家学习中文,不论是作为外语还是母语,看的书都是横排还是竖排?从右往左还是从左往右?我看的书是横排,从左往右的!~
19 Ağu 2013 02:23
Yorumlar · 28
1

季羨林: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7-02  
簡繁體字之爭,追溯其源,可以到五四時代就開始的漢字拉丁化運動,那個時候激進的思潮希望全盤西化,後來有的人視中國的漢字為所謂的癌症,非要改成拼音文字不行。這種爭論在權力更疊之後,由於最高領導的介入和表態而被政治化,漢字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這使得很多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專家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簡繁之爭只是簡單的政治考量,還是文化傳承?簡繁之爭究竟需要怎樣一個平衡點?

專家者為此爭論不休,近日,病中的季羨林老人,在談談及國普及時,老人精神健旺,妙語連珠。

一、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漢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讀古文必須讀繁體字,中國文化的資訊都在那裏面;

二、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幾千年都沒感到不方便,為何到我們手裏就拋棄了?追求效率不是簡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後,頭戴帽子,腳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著重談到當年簡化漢字時,把“皇后”的後與“以後”的“後”弄成一個字所帶來的遺憾;

三、古文今譯是毀滅中華文化的方式,必須讀原文,加註釋即可;

四、“振興國,必須從娃娃抓起。”老人特別指出,給成人講的國與給娃娃講的應該不同,得用心思編教材。

作為一個術問題,漢字的簡繁之爭本來就是可以討論的。但是有一段時間,在政治挂帥的影響下,簡繁體字之爭在大陸成為一言堂,説到簡體字就一定要説是正確的,一定要擁護簡化字方案。在寶島台灣恰恰相反寫簡體字的人都要被戴上政治帽子。簡繁體字如何普及本該是一個文化如何傳承的問題,一段時間內卻帶上了政治考量。而現在面對已然成就的事實簡繁體差異,學術再次掀起爭論高潮。簡化字雖然減少了一些筆畫,可以方便文化程度低的人,但卻犧牲了漢字系統的機理。繁體字雖然筆畫繁瑣,但卻美觀,蘊含中華博大的文化底蘊。

簡繁體不統一的局面,需要一種新的正字系統來改革,結合簡繁體字的優勢,考慮漢字結構的有理性,不影響今天的人們閱讀古籍。這樣以來,這種爭論便會在文化傳承中慢慢平息。季羨林老人作為一代國學大師,病床上的呼籲讓人深思,振興國學,必須從娃娃抓起,希望繁體之爭能夠在新一輪文字改革中歸結到平衡點。樹起文化傳承的大旗,讓中華文明發揚光大。

文章來源: 新浪

 

22 Ağustos 2013
1

我覺得這要看心態.
我以前對於讀簡體心理上很排斥. 所以都不去接觸. 所以很多簡體字都看不懂. 但是後來因為工作需要開始看簡體. 發現其實一點都不難. 很多字其實可以由前後文中推理出來. 稍微讀一點幾天就學會了. 我也是看橫排, 由左到右.

19 Ağustos 2013

我是大陆人,从小到大用的都是简体字,但是看懂繁体没有问题,不过不会写……

如果排版是从左到右的话阅读起来也不会不舒服,但是竖排或者是从右到左就不太喜欢了。

8 Eylül 2013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虽然从小都接触的是简体,但是看繁体却没有障碍。

8 Eylül 2013

我是廣西人,從小看香港的TVB長大,家鄉話跟粵語相似,也去過廣州呆過一段時間。於是能懂粵語就不成問題了。粵語文化里很多都是沿用繁體字,於是繁體字也能看得懂,但是沒有專門的訓練過,不會寫。看書也可以看豎排的書,台灣那邊很多這類書,但是這種排版日漸被淘汰。

8 Eylül 2013
Daha fazla gö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