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179-214)三国时襄阳人,极有才学,初与诸葛亮齐名,人们把诸葛亮、庞统并称为“伏龙、凤雏”。然而庞统少年时可一点没有精明能干的样子,长相还有些傻气,谁也不赏识他。
当时荆州贤士司马徽善于识拔人才,人称“水镜先生”,他和庞统的叔父庞德公是知交。庞统因避乱寓居江东,叔父命他登门拜谒司马徽。
司马徽那天正好在屋后桑园里采桑。他让客人坐在桑树下,自己在树上一边采摘桑叶,一边和庞统交谈。
庞统毫不计较,就这样坐着,和司马徽谈天说地,探讨时局,议论国家大事,从白昼直到黄昏,全无倦意。
司马徽见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客人,竟有如此广博的学识,大为惊异,称赞庞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就是南方士人中的第一人。庞统名声由此日显。
不久汉皇族刘备请司马徽推荐人才。司马徽便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并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拜为军师,辅佐他争夺天下。庞统身在东吴,未获吴主孙权重用,闻知刘备占有荆州,奔归刘备。
但他一时仍得不到刘备的重视,只被授了个耒(lei3)阳县令之职,即去赴任。
庞统在耒阳,终日不理政务,不久又被免去官职,他也满不在乎。
东吴谋臣鲁肃是庞统的朋友,写信给刘备说:“庞统的才能,绝不是只能管理个百里小县,要是让他掌管全局,定会大展才略。”诸葛亮也竭力向刘备保举庞统。
刘备便亲与庞统深谈。庞统精辟分析形势,认为荆州残破,人力物力殚尽,难与东吴、曹魏抗争,劝刘备进取蜀中益州,以定大事。刘备听了,万分信服。
庞统终于大获器重,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随从刘备入蜀,由诸葛亮留守荆州。
以后刘备采纳庞统的建议,进兵成都,为日后尽得益州之地,自立为汉中王,并即帝位于成都,创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大业,奠定了基础。
不幸的是庞统在进兵成都的途中,于攻取雒阳(今四川广安北)一役,中流矢而亡。这位才称“南州冠冕”的凤雏先生,时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