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d Engels Leerkrachten
Harper
论中国人说日语时的发音障碍

    “浊音化”的实质所谓的“浊音化”是用来解释かた行在词语中读若がだ的问题,好像清音かた有向浊音がだ变化的趋势。其实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在讨论かた行读音问题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下语音的基本知识,如果觉得没有必要可以跳过这一部分。元音:即日语中的a,i,u,e,o。世界各国语言都由元音与辅音构成,元音的发生主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音器官其他部分没有任何阻碍。不同的元音由共鸣腔的大小决定。比如发日语五个元音时可以清楚体会到这一特点。辅音:即日语中与元音拼读的k,s,t等音。发音时需要突破一定的阻碍才可以发出辅音。辅音又分为清音和浊音,送气与不送气。清音:发音时不振动声带的辅音,如英语的f,s等。 浊音:发音时振动声带的辅音,如英语中的v,z等。送气:即发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通过喉部,如汉语拼音的p,t,k等。 不送气:即发音时没有明显的气流通过喉部,如汉语拼音的b,d,g等。

      所以在中文中,诸如区分 ta/da 是由送气的强弱来判断的 t弱 d强,而声带震动与否没有关系。所以可能日本人在学习中文的人发现有的时候震动了,有的时候没震动,从而很不解,但是对于中文来说,这个是不重要的。但是在日语中,比如ta/da ka/ga 有明显的清(unvoiced)、浊(vocied)界限。我想的话也许以中文的角度来看也许就是da,ga,ba,ji等(相对于ta,ka,pa,chi等),由于中国人无法明确的感受清、浊的界限,所以以中文的角度来说,真正正确的发日语里的这些音应该是 清da,清ga,清ba,清ji。但是日语里由于规定的叫法不同,所以是ta,ka,pa,chi.反之日本人学中文时如果ta,ka,pa,chi的方法发音,那其实是清da,清ga,清ba,清ji,由于中文不分清浊,日语不分送气,所以日本人听不懂,而且发音错误了。不知道这个理解对否?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如果日本人发ta,ka,pa,chi等等(特别不在词首时)还不送气的话,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发声的条件要么是送气要么是声带震动。如果不送气,就必然声带震动才能出声。我之前请教过一个日本朋友,他在慢速的读wa ta shi的时候,很清楚的能听到是ta,但是速度一快就是变成da(以中文的发音来看)了。这个很费解,是中国人的听力能力还不够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但是关键的事我们不知道如何练习才能区分这些差别和发对音。

 

 

25 sep. 2013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