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的詩帶我們穿越到千年前的元宵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無比繁華熱鬧。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也稱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情人幽會談情,其中傳出幾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也為元宵節添上了浪漫色彩。歷代詩篇中,就有不少借元宵節抒發愛慕之情,所以元宵節也稱為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也有許多有趣好玩的習俗,儘管南北習俗有些不同,但並不妨礙我們對這重大節日的歡迎及喜愛,其中有吃元宵(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等。我最喜歡的是猜燈謎,這時就是鬥智鬥勇,考驗自己對漢語文化的瞭解與運用程度了。雖然我還只停留在猜字較淺薄的層面,但每一道燈謎的設計,都讓我為漢語的博大精深而傾倒,鼓勵我更加用心學習。當然能猜對拿到花燈更好了,哈哈哈······
元宵節的許許多多精彩詩句也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回味,有柔情似蜜、朦朧清幽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也有孤高淡泊、超群拔俗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關於元宵古詩詞,你知多少呢?
最後來個燈謎給大家動動腦筋:“你說過兩天來看我”(猜一國際新聞事件)。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生活太苦了。制度不好,有才也没用。性格也有关系。
柴米油盐,千古名士都得面对。
日光之下无新事,也是住房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只好幻想一下,其实诗人和民工都一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大家同声一哭!
在古代坏人贞洁者,县老爷就有权将其当堂打死。
没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任何私定终身的事,都是犯法的,不被抓到就算了,抓到少有善终者。现在的人动不动就私奔,过去私奔后果很严重。
现在搞婚外恋(听起来很文雅,其实就是通奸),不当一回事,抓到了比原配还狂。古代家族就可浸猪茏,不用通过官府,其实到了官府一样可以当堂打死,总之是一个死字。
所以,不要把古人想象的和现代人一样,总是干找机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看看古书中的故事就知道了,没有几个是在正面宣扬私定终身是对的,有好结果的。因此,古代的爱情故事,和现代的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宣扬才子、佳人,坚贞不屈,从一而终,不嫌贫爱富等等。中国古代连爱情这个词都有,没有这个概念。古人用”恩爱“,彼此怀着感恩的心。
现在中国人,恨不得什么节都过成情人节(甚至偷情节),外国的圣诞节不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了吗?还有在清明节结婚的,把清明节当成情人幽会相信也不少吧。
问题又跑偏了,和楼主要讨论的不一样了。
古人不是反对“性”,是反对乱性、烂性。大家知道动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直接上的,比如家里养的宠物狗在大街上。
于是人和狗有了区别,人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可以做什么。
现在的人只不过是打着爱情的旗号干着不要脸的事罢了。想一想有些女孩,今天谈一个,没几天就上床,用男人的,吃男人的,花男人的。分手了,再找一个,依然马上上床。这和妓女有什么区别?有区别也是形式上的区别,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用肉体换取金钱。
就算不换取金钱,还给男人花钱,今天和这个男人上床,分手了再和另一个男人上床,和男人嫖娼有什么区别?
玷污爱情两字!
▶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元·楊奐《錄汴梁宮人語》詩:“歲歲逢元夜,金娥鬧簇巾。”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會元夜,相與籌畫。”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