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e Lehrkraft suchen
Gruppenunterricht
Community
Anmelden
Registrieren
In der App öffnen
Kay
[动词][对象][动词] 这个用法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比如: 他点头点了几下 我学中文学了一年
24. Feb. 2017 14:24
18
0
Antworten · 18
1
(重复同一动词的)连谓句
24. Februar 2017
4
1
0
我想我们应该没有具体名称对于这些句法结构,其实知道了意义也不大。加了标点符号就好理解了 他点头,点了几下 我学中文,学了一年 可以看出来,后面的句子实际上就是进一步细节解释而已 我刚才读书读了几页=我刚才读书, 读了几页 我吃饭吃了几口=我吃饭,吃了几口 我跑步跑了几圈=我跑步, 跑了几圈
24. Februar 2017
4
0
0
我用汉语回答,估计你能看得懂。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这是个很重要、很常用的句型。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句型,搜集资料以后,发现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个句型,就写了一篇短文,发在班里的QQ讨论群里,让大伙讨论。没有想到遭到很多人讨厌,有人并提出了抗议,说我那是“烧包”,想把别人“比下去”。我无奈,闭嘴了。 离开学校几年以后又想起这个问题 ,当时我认为这个常见的句型应该有人研究过,并且给出了名称。但是我找遍能够找到的资料,却没有发现涉及这个句型的论文、专著。当时我已经离开学校,查阅资料不方便(在大学查阅论网上论文库很方便),所以我就到北大中文论坛上提问:这个句型/句式/结构叫什么名字?这个论坛曾经很红火,但是我提问的时候已经日渐式微,访问和发帖的人很少了,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我当时用的用户名大概是yhemusa,这个提问的帖子现在可能还可以搜索得到)。 今天看到你也提这个问题,又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搜索了一下,还是没有看到相关的论文。这里有一篇专门论述主谓谓语句的论文(2001年,
http://www.doc88.com/p-8721956640785.html
),也没有谈到这个句型。《现代汉语句型(增订本)》(2011年,
http://item.jd.com/10620311.html
)也没有谈到。我想这个句型/句式可能至今还没有人专门研究过。 因此,我建议你多搜集这种句子(从网络、语料库、书籍报刊等处搜集),具体详细地研究其结构及分类、语义特点(例如语义焦点)、使用的条件(什么情况下能用这种句式,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和语用特点(例如为什么用这种句式?什么情况下用这种句式(目的/作用)?)。这样的话就可以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漂亮的论文。如果你汉语水平好,可以用汉语写,发表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如果用汉语写比较困难的话可以用德语、英语或其他外语写,发表在中国或外国的期刊上。写出一篇好论文不容易,要广泛、全面地搜集资料,仔细研究,反复推敲、质疑、验证、修改。但是为了学术,吃点苦是值得的。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对这个句型/句式初步的认识: 一、结构 这是主谓谓语句,主语(大主语)是个名词性成分,谓语是个主谓短语,其中的“主语(小主语)”部分是一个动(单音节)宾短语(其中有的已经凝结成动宾式动词,或离合词)或复合动词,“谓语”部分是个动补短语,其中动词部分是与小主语中的动词相同(或与复合动词的第一个语素相同)的单音节动词。即: (1) N1 + (V0 + N2)+ V0 + 了 + 数词 + 量词 我学中文学了一年。 我看书看了一上午。 他打牌打了一整天。 (2) N1 + (compound V(V0 + ...))+ V0 + 了 + 数词 + 量词 他学习学了一上午。 这种句式的谓语部分还可以更复杂一点,例如 他考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 鉴于这种句式的结构特点,我们姑且称之为“重复动词(的)主谓谓语句”。
24. Februar 2017
1
0
0
汉语因为没有英语的that之类的从句标志,因此很容易看不出来谁是从句,然而汉语却是可以使用任何从句来作句子成分的。不要把汉语简单的理解成“动词+对象+动词”,动词+名词+……之类的所谓结构了,那是西方语言的分析思维,未必适合汉语。
25. Februar 2017
0
0
0
没有什么人去研究这个“语序”,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尚未被人发现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句型”或“结构”,另一个,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家都觉得它没有什么可值得研究的。“他点头点了几下”,机械的看成“动词点+名词头+动词点”,可惜这个时候,汉语的习惯说法是“他点了几下头”或“他点了点头”之类,一般是不会说“点头点几下”的。至于“我学中文学了一年”,不外乎就是“我学中文”为主语(可以看成一个从句)然后谓语“看了”后面加补语“一年”。因此,真正的谓语,或者说,说话的人,真正提供的信息是在“学了一年”上。说白了,这也只不过是一个“主谓宾”或“主谓补”的一个基本句型罢了,怎么可能有人去研究它? 因此,这种句子是不可能用加逗号的方式来理解的。 随便拿出一个这样的句子来:他考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上。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方式,含义不同,第一种方式:主语:他考大学,谓语:考了,补语:三次才考上。含义是在强调:考了三次。第二种理解:主语:他考大学考了三次,谓语:才考上。重心在“才考上”,因此句子重音也在“才考上”三个字上面!
25. Februar 2017
0
0
Mehr anzeigen
Haben Sie noch keine Antworten gefunden?
Geben Sie Ihre Fragen ein und lassen Sie sich von Muttersprachlern helfen!
Jetzt fragen
Kay
Sprachfähigkeiten
Chinesisch (Mandarin), Deutsch, Vietnamesisch
Lernsprache
Chinesisch (Mandarin)
FOLGEN
Artikel, die Ihnen gefallen könnten
English for Awkward Moments: What to Say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to Say
von
12 positive Bewertungen · 6 Kommentare
Understanding Business Jargon and Idioms
von
2 positive Bewertungen · 0 Kommentare
Conflict at Work: How to Handle Disagreements in English
von
15 positive Bewertungen · 9 Kommentare
Weitere Artikel
italki-App herunterladen
Interagieren Sie mit Muttersprachlern aus der ganzen We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