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他发了短信。
我们把“短信”去掉,结果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多少有一点不全面,可是,后面可以加上什么呢?其实是有很多的:
我给他发了消息。
我给他发了水果。
我给他发了工资。
我给他发了封信。
。。。。。。。
因此,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结构,大家都接受的结构。
我给他发短信了。
那么“发短信”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它后面加一个“了”,表示这个完整的动作结束了。毫无歧义,毫无悬念。对比上面的结构,当你听到“我给他发了”的时候,什么感觉?心中在盼着“发了什么?”,然后,你听到“短信”,于是明白了。那么“短信”就是一个对方要表达的,重点信息:是短信,不是书信,不是图片,不是水果,等等。而“我给他发短信了”,就强调的是我做了这件事。
因此,别人问,你通知小李了吗?你怎么回答?
你回答:我给他发了短信。那么你强调的就是你是用的短信通知他的,不是亲自告诉他,等等。
你回答:我给他发短信了。表明你更想说的是,你通知他了,同时表明你是用短信通知的。
因此,“了”并不是随便放的,都是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的,所以,要学习汉语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那些死板的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