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已经成为语言学教学领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北京语言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外国人如何学习汉语,如何让外国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是过去和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困难、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汉语是为数不多的东方语言之一,俄罗斯的汉语研究有着300多年的悠久传统。19世纪初,省级教育机构为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做出了特殊贡献。 于是,俄国汉学家比丘林于 1835 年 5 月 16 日在俄罗斯开设了第一所培训中国翻译的学校。比丘林在他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学习汉语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汉俄词典。1837 年,第一个汉语教研室在喀山大学成立。随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及其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中国、韩国和东南亚语言学系成为了汉语研究和汉学家培训的主要中心。该系的汉语教学始于1855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汉语的人数,最初不超过10人,逐渐开始增加:仅1898-1903年间,就有300多人进入了圣彼得堡大学的汉语--满语系和汉语--日语系。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不仅有平民学生,也有军队在专门教育机构学习汉语。在同一时期形成了新一代的汉语专家,至今他们在俄罗斯汉学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莫斯科国立大学国际学院被改造成一个独立的学院--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并在其中创建了东方语言系。 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和语言学院的基础上,创建了另一个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 随着苏中关系的改善,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学生和研究生在中国定期进行语言实习。 因此,在1984年第一个赴中国的学习团中,有来自各大学的70名俄罗斯学生。现阶段,在俄罗斯推广汉语方面,俄罗斯已有20所孔子学院,在汉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