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修改建议的问题(第一部分)
大家好,我最近在这个语言交换平台上发布了一份我写过的求职信,第二天就接受了一个好心的网友的修改建议。我阅读了他/她的所有修改建议,一共有25个。但是,对于这25个修改建议其11个,我还没想清楚他人的修改理由。
我要学习自己在这份求职信里做过的语言错误。否则,唯恐重蹈覆辙,在下一份求职信里犯同样的错误。请问,你能不能为我解释这11次修改建议的修改原因?我把这次贴文安排成这样的结构:
-- 对于修改建议的问题
-- 求职信原文节选
每一个问题都是关于求职信里的一个“原句”和修改者给我提供的对应“修改句”。为你方便,我给每一个问题标上了编号,并在每一个问题的对应原句所出自的在原文里的地方,插进了问题的编号。再加上,每一个问题都明显地被分成几个“分问题”。
由于内容超过字数限制,我发布的贴文一共有三条(每条贴文都有同样的结构)。
我知道这次贴文很长。如果你嫌问题太多,没关系。如果你单单回答一个分问题,那就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贡献。谢谢。
------------
对于修改建议的问题:
【1】
原句:我六岁时第一次 **碰到了** 汉字,以便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路上 **踏出了** **第一步**
修改句:我六岁时第一次 **接触了**【a】汉字,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路上 **迈出了**【b】 **新的一步**【c】
问题:
a、 为何如此修改?“接触”比“碰到”正式吗?
b、 为何如此修改?“迈出”比“踏出”正式吗?
c、 为何如此修改?这确实是新的一步,但也算是我的第一步。
【2】
原句:**就在我八岁时**,开始本着严谨的求学态度,课上期间认真学习汉语涉猎了课外知识。
修改句:**我八岁时就**【a】开始本着严谨的求学态度,认真学习汉语。
问题:
a、 为何如此修改?“就在 +(时间)”这个句式不正式吗?
【3】
原句:在课上时,我认真听老师、缜密思考、并对于学习材料 **问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受到老师好评,**而** 在课外时,我学习了一些课外材料,并经常参与了母校举办的活动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修改句:在课上时,我认真听讲、缜密思考、并对于学习材料 **会问更深一层的问题**【a】,为此受到老师好评,【b】在课外时,我 **阅读**【c】了很多课外材料, **并经常参与母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d】。【e】
问题:
a、 为何如此修改?首先,我要指出“对于学习材料会问更深一层的问题”和“对于学习材料问(了)更深一层的问题”的意思都不一样。原句里有“问”,而修改句里有“会问”;“问”的意思就是问,而“会问”的意思是“有问的能力”。虽然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上都没有瑕疵,但是修改者还决定了加了一个“会”字。难道他/她觉得加一个“会”字就会读起来更自然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问一下:为什么?
b、 为何如此修改?为什么“而”被删除了?
c、 为何如此修改?我如此推测:“学习”和“阅读”都能做及物动词,但是它们的宾语略不一样。长话短说,“课外材料”比较适合做“阅读”的宾语,而不做“学习”的宾语。这是对的吗?
d、 “并经常参与了母校举办的活动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改成“并经常参与母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
原句的最后一个分句可以如此断句:(并经常 / 参与了母校举办的活动 / 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或者:(副词 / 动词短语 / 动词短语),而修改句就是如此断句的:(并经常 / 参与母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或者:(副词 / 动词短语)。除了自己用错“了”字的可能性之外,好像这两个句子都符合语法规则。那么,既然原句的语法是正确的,修改者为什么把原句修改了呢?难道修改句更清楚地表示,母校举办的活动的确是跟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系的吗?我觉得不是,因为在原句里,“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意味着“母校举办的活动”是一种关系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我觉得这个意思够清楚。换句话说,从句子中能看出来,主语在一边参与活动,一边过节日,所以能推断这个活动跟“过节日”有关系。所以,我还想问,这个句子为什么被修改了呢?
e、 什么时候该用“了”字?我们来再次看看修改句:
在课上时,我 **认真听讲** 、 **缜密思考** 、并对于学习材料会问更深一层的问题,为此 **受到老师好评** ,在课外时,我 **阅读了很多课外材料** ,并经常 **参与母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 。
这个句子一共有五个动词短语:1)认真听讲、2)缜密思考、3)受到老师好评、4)阅读了很多课外材料、和5)参与母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在整句中,只有第四动词短语含有一个“了”字。按我了解,这个“了”字代表动作曾在过去里发生过;我的理解对吗?如果是对的话,既然上面那五个动词短语都曾在过去里发生过,为什么只有第四动词短语有“了”字?
---------
原文节选: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空审阅我的求职信,我追求的职位是贵公司的“中英/英中译员”。
我在语言与沟通上的经历十分丰富。首先,由于我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我从小收到了英文教育,精通英文。再加上,我父母的血统来源于西班牙,由于他们想把文化传承给我,所以家里所用的语言以西班牙语为主。撇开这两门语言,我六岁时第一次碰到了汉字,以便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路上踏出了第一步【1】。八岁时,我正式开始上中文课。
就在我八岁时,开始本着严谨的求学态度,课上期间认真学习汉语涉猎了课外知识【2】。在课上时,我认真听老师、缜密思考、并对于学习材料问了更深一层的问题,受到老师好评,而在课外时,我学习了一些课外材料,并经常参与了母校举办的活动过中国的传统节日【3】。近十六年来,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表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我经常研究中国文化、阅读中文文学、创作自己的写作作品、看中文电视节目和练习说普通话。我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经常跟家人和朋友们分享它。
以下,我想具体陈述一下我的背景。
**如果想阅读第二部分,请点击这个链接:xx。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