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a teacher
Group Class
Community
Log in
Sign up
Open in App
shiosai123
下面是王阳明的一首诗。有没有人能够翻译成白话帮我理解一下?谢谢。。 九华之山何崔嵬,芙蓉直傍青天栽。罡风倒海吹不动,大雪裂地冻还开。夜半峰头挂明月,宛如玉女临妆台。我拂沧波写图画,题诗还愧谪仙才
Nov 10, 2010 6:01 PM
14
0
Answers · 14
1
用普通话就是,九华山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好像一株向天空生长的莲花,能够将大海的水倾覆的大风也吹不到它,将大地冻裂的雪也不能将它冻坏(此处为比喻,将九华山比喻为莲花) 夜晚的时候月亮就像挂在山头上,好像仙女下凡来梳妆..我作诗在此,只是想描绘一幅画卷,作诗的才能我还是不如李白
November 11, 2010
2
1
1
諸君勿以大言相駭 致有志於學者卻步 不揣淺陋 試譯如下 不盡之處 祈方家指正 芙蓉閣 王陽明 九華之山何崔嵬, >>九華山是如此的高峻 崔嵬 高峻的樣子 芙蓉直傍青天栽。 >>山勢就像筆直探向青天的蓮花 芙蓉 又稱為水芙蓉 荷花的別名 荷花即蓮花 蓮花的莖是直挺的 花梗高於葉面向上生長 像是直挺挺的探向青天 故有形容 蓮花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或 接天蓮葉無窮碧 之句 罡風倒海吹不動, >>即使是能倒海的勁風也無法吹動這座名山 道家稱天空極高處的風為 罡風 今用以形容強烈的風 亦作 剛風 離地表越高處 因地球自轉關係 風勢越強 倒海 通常與移山連用 移山倒海 移動山岳倒翻海水 形容勁風中穩健的感覺 大雪裂地凍還開。 >>嚴寒能使地表龜裂 然而經歷過大雪之後的九華山容顏 >>像是蟄伏在地底的蓮藕一樣 在次年依然能夠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形容九華山的堅毅之美 無畏冰雪摧殘 以上取蓮花為譬喻 一因九華山為佛教聖地 又因在佛教裡 蓮花被賦予神聖的內涵 印度的典籍記載蓮花出自黑暗而在陽光下開出神聖的花朵 佛陀初生時踩在地上的最初七步 步步舉足皆生起一朵蓮花 所以有佛陀 步步生蓮花 之說 世人繪佛教神像端坐在蓮花之上是象徵神聖 聖潔 夜半峰頭掛明月, >>夜半山巔之上 明月來相照 將月比做梳妝台上的明鏡 宛如玉女臨妝台。 >>將山比做美女 眼前就好像是美女在梳妝台前 對鏡自顧容顏 玉女 美女 山似玉女 以上形容九華山的夜間陰柔之美 我拂滄波寫圖畫, >>我提起筆來想描寫眼前如此美好的景致 拂 輕輕掠過 滄 青綠色的 通 蒼 滄波 青綠色水波 喻做 硯台 上的墨汁 拂滄波在此指 以筆濡墨 寫 描寫 描繪 圖畫 畫繪形象 喻 眼前的風景 寫圖畫 描寫風景 非指作山水畫 而是以文字描述 題詩還愧謫仙才。 >>但畢竟力有未逮 仍沒辦法做到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的地步 >>自覺在謫仙面前實在是班門弄斧了 慚愧 慚愧 謫仙,稱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 如漢朝東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蘇軾等都曾被稱譽為「謫仙」。 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人也。』」唐˙李白˙玉壼吟:「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四˙才識:「蘇子瞻文章議論,獨出當世, 風格高遠,真謫仙人也。」 李白曾三遊九華山 並寫下許多詩句 因此在此可將謫仙解為李白 詩中用典故 一以盛讚前賢 不敢踰越 一以自托博聞強記 通篇 由寫景物到寫人心 由讚頌大自然到反躬自省 屈原:「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宋朝周濂溪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說常被用來比喻作為教育下一代的範本。 南宋詩人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November 13, 2010
1
1
1
敢问阁下何处高就?恕难帮忙,不如“百度”!
November 11, 2010
1
1
1
中国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七月,王阳明病痊回京后到刑部任职,旋赴山东主考。九月回京,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据《年谱》载:先生三十三岁,在京师。秋主考山东乡试。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陆偁聘主乡试,试录皆出先生手笔。其策问议国朝礼乐之制:老佛害道,由于圣学不明,纲纪不振;由于名器太滥,用人太急,求效太速;及分封、清戎、御夷、息讼,皆有成法。录出,人占先生经世之学。[38]王阳明在为山东此年乡试所拟的答案中已直截了当地批评佛老,“佛老为天下害,已非一日……”[39]明确表示要归于儒学,“天下之道, —而已矣……!”[40]但他又与当时那种视道佛为天之大害的正统观念不同,认为道佛有许多可取的地方,和儒家有许多相同处。“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故不易辨,惟笃其圣学者始能究析其隐微,非测忆所及也。”[41]王阳明对明朝政治腐败的情况,早在孝宗时期,就有—定的认识。孝宗统治时期,有史家赞其为“恭俭仁明,勤求治理”,号称“小康之治”。但王守仁却看到孝宗统治的最盛时期已经危机重重。公然提出来要求考生加以评论,足见王阳明与一般士大夫思想不同,有独立的政治见解和不屈从权贵的胆识。这就是发生在后来的抗疏伸长正义的思想基础,也是他观物,领悟天地万物之精神的思维模式。从上述背景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佛道的负面影响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种种弊端和危机也看的非常清楚。因此,王阳明在主试山东期间,游览泰山名胜,其体悟与诗风非同一般。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始,古代帝王有“登山封禅”之举,古人把泰山当作与苍天沟通的圣地。历代骚人墨客登泰山后,留下过许多瑰丽的诗篇。王阳明对泰山有一种崇敬之情:“……南峙泰岱,为五岳之宗……。然陟泰岱则知其高……。”(《山东乡试录后序》)[42]在古代众多的登泰山诗中,王阳明的登泰山诗既承李杜之雄风,又有自我精神之张扬,表现了中年王阳明意气风发的入世精神和豪放俊爽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深含归隐之心。《登泰山五首》[43]古体诗,正是他当时思想境界和审美方式的集中体现。 泰山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泰山不仅气势磅礴,灵秀壮观;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子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活动都与泰山有关,历代帝王到泰山行“封禅”大礼,积淀了中华文明的丰富资源。王阳明深悟泰山的文化精髓,用诗歌展现泰山的神奇雄浑,抒发远大的人生志向,表达对崇高美的向往,与他的人格精神追求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既是描写泰山雄伟景象,也是作者胸怀和心境的真实写照。 仅供参考。
November 11, 2010
0
1
0
我覺得謫仙指得是李白。這個外號太有名了,是賀知章取的,後來的杜甫啊,白居易啊都在詩歌中稱李白是謫仙。
January 26, 2011
0
0
Show more
Still haven’t found your answers?
Write down your questions and let the native speakers help you!
Ask Now
shiosai123
Language Skills
Chinese (Mandarin),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Learning Language
Korean
Follow
Articles You May Also Like
English for Awkward Moments: What to Say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to Say
by
39 likes · 22 Comments
Understanding Business Jargon and Idioms
by
12 likes · 3 Comments
Conflict at Work: How to Handle Disagreements in English
by
16 likes · 10 Comments
More articles
Download the italki App
Interact with native speakers around the world.